手机版

负荆请罪的来源和意思

时间:2024-09-04 10:37:21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候,廉颇是赵国的良将,为赵国立下了很多战功,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出身低微,但他勇致机智,在与秦国打交道中维护了赵王的尊严,也被赵王封为上卿。对于蔺相如的提升,廉颇心中很不服气,他说:“我当了这么多年大将,出生入死,功勋卓著,蔺相如出身低贱,只凭一张嘴,也成为上卿,地位比我还高,我见到他,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有意不与他会面。上朝时,相如常装病请假,不与廉颇争排位的先后;乘车外出时远远看到康颇的车子,也急忙避开。随行人员为他鸣不平,说:“您和康将军同为上卿,您不但不争,反而躲着他,善通人受不了这样的耻辱,何况您这样的上卿”呢?相如说“我并不是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主要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两个因为个人恩怨争斗起来,必然削弱赵国的力量,那样秦国就会来进攻我们。我一再退让,是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恩怨之上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很是惭愧,便光着上身,背着荆杖,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说:“我是一个没 有见识的人,您却宽宏大量地对特我。”两人后来结为誓同生死的朋友。人们把“负荆请罪”,比喻诚恳地认错和道款。

重温这个将相和的故事,当时司马迁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理念。

在今天,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我们现代企业里,党政一把手如何协调好关系,做好企业经营管理,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