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闽南日报】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心田赖氏学子成绩斐然,从1992年起,相继有11名学子考上清华北大。日前,漳州实验中学还传来心田学子赖沁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好消息。
盛夏蝉鸣,正是金榜题名时
随着中考、高考相继放榜
正当平和坂仔心田赖氏家族
忙着筹备一年一度的
高考优秀学子表彰庆典时
心田“赖氏家庙”中
一方沉睡200多年的清代石碑
在当地文史学者赖金才的
悉心拂拭与辨读下悄然“苏醒”
这方镌刻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至嘉庆年间的《课资题名记》,以斑驳石刻为笔,生动勾勒出赖氏先祖设立“教育基金”、培育族中俊才的远见,为这个家族绵延数百年的崇文重教传统,写下了最鲜活的注脚。

一碑藏智慧清代“教育基金”的超前谋划
碑文清晰记载,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心田赖氏四世祖志祥公派下五个房系族人,以“乐育贤才”“培养后进”为共识,掀起了一场捐资盛举。族人不分贫富,“各随意量”,短时间内便筹集白银四百余两作为本金。这笔资金的用途被郑重写入碑中:
“本金购置学田,利息专款则支持族中贤才会文,资助赴考学子资斧,对幸售者更有彩红。”
赖金才对此解读道:
“‘会文’就是精研学业的意思,‘资斧’就是路费盘缠,‘幸售者’则是考中功名的人,‘彩红’就是奖励,这种‘以息养学、滚动增值’的运作模式,在200多年前便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教育基金管理智慧,堪称清代版‘奖学金’的雏形。”

赖金才说,碑文中更令人惊叹的,是对“学田”的详实记录。从乾隆丙辰年(1736年)到嘉庆辛未年(1811年),七十余年间,赖氏族人先后七次系统性购置田产——下尾田、石厝寨岭仔头田、葛坪田……每一笔都清晰标注着时间、地点、面积(以“斗种”计)、购价及年产税粮(以“石”计)。
这些学田如同一颗颗稳固的基石,以持续稳定的收益,为教育基金注入了“活水”,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从一句箴言落地为扎实的制度保障。
古今相传承百年重教之风薪火延绵
石碑由“董事维新、孚中、伯宽、以文”等族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共同监立,随后陆续镌刻记载至嘉庆辛未年(1811年)的数次购置田产。碑面最动人的,是吴坑、葛坪、古林、白水漈、大墘五大房系共计40多位捐资者的姓名与金额。从数两到数十两不等,无论多寡,“众皆乐从”。
这串跨越房支的名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滚烫的热忱——正是这份全族上下共赴“兴学”的热忱,让坂仔心田赖氏在历史上“人文蔚起”,人才辈出,文脉绵延。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心田赖氏学子成绩斐然,从1992年起,相继有11名学子考上清华北大。日前,漳州实验中学还传来心田学子赖沁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好消息。
此外,这方石碑“苏醒”之时,恰逢坂仔心田赖氏一年一度表彰高考学子的时节。“近年来,心田宫及心田赖氏宗亲会始终延续祖制,每逢高考放榜,必为族中金榜题名的子弟举行隆重表彰,颁发奖学金以资鼓励。”赖金才说。
碑上“乐育贤才”的先祖期盼
与今日宗亲会为学子颁奖的温暖场景
跨越近300年时空遥遥相望
完成了一场动人的文脉接力
“《课资题名记》的重现,不仅为闽南家族教育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实物,更表明了坂仔心田赖氏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赖金才激动地说。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