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重庆“智造”跑出“加速度”

时间:2025-07-06 11:10:00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领域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推进。其中,重庆提出今年完成技改项目1500个以上,带动设备更新超1.5万台,预计到2027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8000个,带动设备更新改造5万台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企业是主角,核心任务是带动企业“敢换、能换、会换”。其中,数字化升级成为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关键一环,不少渝企投身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带动生产效率提升。


据统计,今年1—4月,我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54个,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8.9个百分点。



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改实现“单点突破,全线激活”


在位于南岸区的重庆美心集团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最近正在对各条生产线上的生产数据记录仪进行调试。


“今年,我们首次将空气压缩机的耗能纳入节能监测范围。”美心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万贵介绍,作为门类制造传统产业企业,夏季往往是生产能耗高峰期,特别是空气压缩机用电量一度占整个厂区用电量的近15%。厂区的空压机设备更新优化后,耗能下降近20%,每年可节约120万度电,减排二氧化碳近950吨。


像这样推动设备更新助力提质增效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去年淘汰250多套老旧设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带动生产设备数控化率提升20%,产能提升45%。


“受设备老旧、工艺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传统产业长期生产效率较低,产能受限。加快设备更新,推动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从源头上改变了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工业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仅是新老设备的简单替换,还包括在改造中注入“数字化基因”。目前,我市不少开展设备更新改造的企业,都把主攻方向瞄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我市已在工业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上实现了“单点突破,全线激活”。例如在汽车产业,目前全市集聚了19家整车企业和120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全链条设备更新促进了工艺革新和产业迭代,实现“从单台设备到一条生产线,再到产业集群”的整体跃升。



“四侧推动四链”破解设备“更新难”


对企业而言,实施技改面临“成本、技术、收益”三重挑战。成本方面,高端设备价格不菲;技术层面,由于行业技术迭代快,可能新添设备还没回本,就因为技术落后再度面临被淘汰;收益上,市场内卷且波动频繁,可能企业难以实现预期利润。


企业的焦虑,就是政策的靶心。去年以来,我市接连出台《重庆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重庆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政策措施》《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等惠企政策,从财政、金融、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设备“上新”。


在长寿区,多个政府部门联合成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通过专题培训、入企宣传等方式,将惠企政策传递到企业。


万州区则由经信部门牵头开展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需求“扫街”摸排,建立动态化技改项目储备库,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政策。


聚焦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庆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梳理出一批相关经营主体,通过线上税企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企业融资需求,我市不少金融机构推出“设备更新贷”“专精特新信用贷”等信贷产品,为企业化解融资难题。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2%,包括工业设备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均呈增长态势。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正是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逐步破解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设备更新难题,带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设备更新推动生产力要素“基因重组”


行业专家建言,推动工业设备更新的理想状态,是让企业“一家换”带动产业“一片活”。


“重庆可通过工业设备更新,引导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此提升设备更新综合效益。”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建平表示,当前重庆正在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应充分用好“产业大脑”这一数字化优势,让企业通过“实打实”的生产数据来研判设备更新进程。


曾建平认为,设备更新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替,而是技术能力提升和人才体系完善的系统性工程。他建议重庆可分门别类实施不同行业的一线技工定向培训,让他们从单纯的设备操作者转变为懂工艺、能优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业设备更新中,要防止“低端产能重复更新”现象,避免陷入“换设备却不提质增效”怪圈,避免“新兴产业配套空心化”问题,在推动企业更新设备的同时,加大工业软件研发力度,强化本地零部件配套,杜绝“高端设备孤岛现象”。


“不少企业认为,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实施智能制造,就是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然而这只是智能制造初级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在工业设备更新中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数控机床、数控车铣等“工业母机”产业规模形成新质生产力,将是一条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工业母机”第一生产及消费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级。要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可聚焦“工业母机”产品制造研发环节进行突破,加大力度促进“工业母机”产需双方“结对攻关”,让更多装备制造业产品实现“能用—耐用—好用”的升级。


可以预见,接下来我国工业领域将在“设备更新”的推动下,经历一场生产力要素“基因重组”,而随着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的“集体行动”,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意义重大。


原标题:敢换能换会换 重庆工业设备更新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