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疾控提醒:这些伤口别不当回事儿,可能感染破伤风!这样处理→

时间:2025-05-08 11:27:00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30日(周三)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夏)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提问:生活中一些扎伤、割伤等时有发生,什么样的伤口发生破伤风的风险较高?有这类伤口之后的个人该如何处理?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郑徽:


其实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在土壤、灰尘,包括污水当中,都是可以长期存活的。如果我们的皮肤或黏膜有破口,而且伤口接触了含破伤风杆菌的污染物,破伤风杆菌就有机会进入到我们体内,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就会引起破伤风发病。在日常生活中,像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以及动物致伤,都是常见的感染途径。


有人认为一些小的伤口可能不需要去医疗机构,自行处理就可以。确实,在生活当中大部分小伤口不会感染破伤风。但是临床上也时常能看到因为一些小伤导致破伤风发病的案例,比如劳动过程中被割伤、被树枝扎伤等,由于早期的忽视或自行处理不到位导致发病,尤其是没有规范注射破伤风疫苗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在此提醒大家,受伤后应该尽早使用流动的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有一定压力的水流冲洗。在水流冲洗过程当中,应同时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球擦拭创面。但是,如果伤口确实接触了泥土等污染物,尤其是一些窄而且比较深的伤口,或者存在化脓,或者有一些伤口可能自行清理不到位会存有遗留物的,这种情况就不建议大家仅仅依靠个人简单处理,应该尽早到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处置。


提早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其实是预防破伤风发病最好的办法。一般情况下接种过3针及以上疫苗的人,5年之内受伤可以不做额外的预防。如果5年以上,根据伤口的情况和需要,可以加强接种一剂次破伤风疫苗即可。



提问:立夏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多,蚊虫开始大量繁殖,这增加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的风险。请问近年来,我国乙脑的流行情况如何?公众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郑徽:


近年来,其实我们国内乙脑的发病一直处于低水平流行,每年报告的乙脑病例大概在100例到200例。因为儿童已经广泛接种了乙脑疫苗,所以儿童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其实人群对于乙脑病毒是普遍易感的,感染之后,大部分人是没有症状的,或者症状相对较轻,但是少部分人会出现典型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有可能会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还有严重的病例会伴有呼吸衰竭。乙脑的病死率是比较高的,部分乙脑病例可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乙脑作为疫苗可预防疾病,适龄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病。由于蚊子是乙脑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所以防蚊灭蚊也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对于公众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使用蚊帐、蚊香、除蚊剂等避免蚊虫叮咬。在户外,尽量穿着浅色的长衣长裤,同时也要及时清洁居住的周边环境。我们也呼吁公众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乙脑早期症状的警觉性,一旦出现急起发病、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者抽搐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健康科普



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