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7月5日消息(记者栾永胜 见习记者李婕)连日来,江苏持续高温。7月5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以上,其中南京、扬州、泰州和宿迁等地的部分地区达39-40℃。自2010年以来,江苏夏季强高温屡破纪录,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随着多地高温天气持续“霸屏”,热射病也悄然进入高发期。据了解,常州地区已有多家医疗机构连续收治多名热射病患者。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热射病?央广网记者邀请到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史志勇为大家解答。
史志勇介绍:“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一旦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热射病表现,现场早期急救至关重要。首先要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内,除去衣物,利用冷水喷雾、冰袋或酒精擦浴等方式快速降温;之后尽快拨打120,将患者转运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有条件的话对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患热射病时起病隐匿,若在夏季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疲劳乏力或意识障碍,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史志勇表示,热射病重点人群为老人、孕妇、儿童、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户外作业人群。他建议这类人群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宜有人陪伴。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对于户外作业人群,要合理制定户外作业安排,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一般人群,史志勇建议保持室内凉爽,使用降温设备调节环境温度,适时开窗通风,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此外,外出穿着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使用防晒、防蚊虫叮咬用品,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保证水分充足,清淡饮食。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身体不适时,使用解暑药品,症状严重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