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关键动力。贵安新区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重要枢纽节点之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为算力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贵安新区凭借气候、能源和区位优势等,着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为算力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树立了典范。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算力正在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贵安新区聚焦“算力+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科学布局提升算力、丰富应用场景强化赋能、推动东西联动壮大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数据交易等相关产业,产业链初具规模。但要看到的是,目前贵安新区发展算力产业的配套产业仍有待完善,算力产业领域较为局限,区域协同发展尚待提升。
要完善算力产业配套体系,打造算力产业一体化。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立体布局,统筹云计算、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区块链等各类算力设施建设,打造高效协同的“云—超—智—链”算力集群,实现算力资源统一调度。吸引算力设备制造、高端芯片制造商、数据中心运维、液冷设备生产企业等上游产业主体落地,继续深化同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开发自主可控的算力资源调度平台,构建“制造—存储—应用”一体化链条。
要拓展算力产业应用领域,丰富算力产业生态。政府需完善配套政策,从引导和激励两方面入手,设立算力产业孵化器、算力赋能培训基地等支持举措,并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尤其要发挥龙头企业和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让传统行业切实体会算力赋能的价值,从“要我上云”变为“我要上云”。推动“算力+工业”“算力+农业”“算力+文旅”,抢占新兴技术赛道,向影视渲染、生物医学、工业仿真、智慧城市、金融风控等领域拓展。
要建立“东数西算”算力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探索跨区域算力调度和数据流通新模式,与长三角地区共建“东数西算”协同创新中心,推动算力资源跨区域调配,努力构建开放共享的算力网络。组建“长三角—贵安算力产业联盟”,组织两地企业定期开展算力需求对接会,在算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算力资源共享共用等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打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算力产业协作之路。开通贵安新区至长三角、粤港澳的“算力设备物流专线”,降低设备运输成本和时间,切实提供算力保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贵州大学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教授段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