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山新闻】
五一小长假,当外地游客涌向夫子庙、新街口时,南京本地人却悄然转战家门口的“新宠”——瑞金里、NOWS新座、三十四标、光华茂等一批“小而精”商业综合体。这些藏身街巷的“社区宝藏”凭借精准定位与特色业态,不仅避开了“人挤人”的忙碌,为外地游客“释放空间”,更以市集、快闪、便民服务等多元形式,点燃了南京本地人的消费热情,成为城市“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生动注脚。
避开“人从众”,方便好逛消费热
5月2日上午9点,秦淮区瑞金里REPARK街角的咖啡店已飘出醇香,2名员工忙得脚不沾地:“避开热门景点,从早餐档到下午茶,附近的上班族、遛弯的叔叔阿姨都爱来这儿歇脚聊天。”目光往另一侧转去,南京老字号绿柳居的店铺门口排起长队,素什锦、青团的香气勾得人挪不动步。瑞金北村幸福小院的居民许利莲提着两袋子新买的“物资”笑言:“不用赶着去‘人挤人’,绿柳居来了家门口,街坊们都成了常客。”

“将家门口的烟火气融入潮流感,既能服务周边居民,也能吸引年轻人打卡。”瑞金里REPARK负责人丁慧芳介绍,由五栋建筑围合而成的瑞金里REPARK,前身是老旧的友谊服装厂,红砖白墙、工业复古风的设计下,瑞金里保留了老南京的烟火气,又注入了轻食、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新潮元素。仅已开业的一家烧烤店,5月1日客流达1000人次。中心庭院虽还在施工,但未来将变身“节日市集”,居民们已开始期待“家门口的文艺派对”。
类似的“小而精”综合体在南京随处可见,从秦淮区月牙湖街道的光华茂向外辐射,周边2公里范围内小区密集。“作为开业20多年的老牌商业体,在转型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让商业体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光华茂负责人介绍,在保留家居建材业态基础上,商场重点引入生活配套服务,打造“商业+体验”的“社区综合茂”。
“从家到商场步行只要十分钟,孩子的兴趣培训,全家人的吃喝玩乐、日常采购都能一站式满足。”5月3日上午,家住秦淮区月牙湖街道的林可芬带着孩子走进光华茂6楼的齐宁齿科诊所,给孩子做窝沟封闭治疗。治疗结束,一家人在商场里解决午餐。“下午,我们各有安排,孩子要上篮球培训课,我去上瑜伽课,老公去健身锻炼。”林可芬说,在光华茂,吃饭、购物、就医、健身等“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正在重新定义附近居民的“幸福半径”。
业态“混搭风”,“小空间”玩转“大创意”
五一假期,三十四标在别具特色的历史风貌街区里,上演一场集音乐、手工、美食、文创于一体的“五一FUN肆嗨”活动,在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中,吸引周边居民体验身边的沉浸式“诗和远方”。

市集经济撬动社交活力,5月1日-3日,当夕阳映在青砖黛瓦和梧桐树影上,音乐响起,三十四标变身年轻人的空间,日均客流量约3000人次。
“家门口的电影院能体验‘会说话的屏幕’,避开人流的体验感很不错。”家住卡子门附近的居民林若川介绍,一直听说紫云·琥珀里有全透声巨幕屏,趁着假期他带上家人来观影。南京秦淮紫云运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陈琛介绍,影院五一假期较4月平均上座率提升220%,票房收入明显提升。
“商场已引进中广洛普全LED电影公园、篮球馆和桌球俱乐部等,聚焦年轻人喜爱的业态,24小时开放营业。”陈琛介绍,依托紫云智慧广场的产业办公,提升商业框架,丰富园区多元化,紫云·琥珀里打造公园式潮流消费新场域和24小时青年聚集地。

将“街区文化”融入“产业空间”,打造集商业、产业、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无边界新型园区”和时尚“城市客厅”,南京多个社区商业做出新尝试。
“五一假期客流较平时周末增加近80%。”记者从nows新座运营方获悉,汇聚多元体验,左右艺术超市南京首店内,限量潮玩与独立设计品牌琳琅满目;亲子家庭可沉浸于膨胀动物ip气模展,巨型萌宠造型与缤纷气模装置点亮空间,互动拍照趣味十足……
这些“小而精”综合体五一假期的火热,离不开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洞察,通过业态“混搭”激活社区黏性。
载体“微更新”,聚焦打造“老友记”
小体量社区商业扎根于社区,服务于邻里,像一位“贴心的老友”,时刻关注着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些综合体有着中心辐射范围小,穿透力强,周围居住人群密集等特点,其发育程度也决定着消费者的基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在社区商业方面,截至2024年底,南京市共计完成167个十五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覆盖全市221个社区、1920个小区,涵盖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科技园区等多种类型。
“小而精”商业体的走红,折射出南京城市更新的深层逻辑,通过空间重构,激活存量资源:老厂房、旧街巷通过“微更新”焕发新生,既保留城市记忆,又植入现代功能。如瑞金里以1.6万平方米“螺蛳壳里做道场”,打造出产城融合的复合空间;nows新座由南京酿造厂旧址焕新,融合工业风与现代美学;前身为棚户区的三十四标,经改造保留历史建筑与街巷风貌,融合古今风格,为市民打造全新休闲地,也为太平南路注入活力。
而在业态创新上,更是拒绝“千店一面”,区别于大商场的标准化品牌,这些综合体主打“独家定制”——NOWS新座的“艺术超市”主打思想与美学;瑞金里引入人工智能产业园,让科技与生活“零距离”;三十四标以首店经济为核心,内地首店 “龙面馆” 等纷纷入驻,形成业态互补……
聚焦家门口的综合体,在社群运营中,打造“情感共同体”,通过市集、节庆活动,综合体成为居民社交的“第三空间”。正如绿柳居店员所言:“我们不仅是卖食品,也是街坊们的‘老友记’。”更有居民在瑞金里留言簿上写的:“这里不需要‘高大上’,只要‘刚刚好’。
“小而精的综合体可以弥补片区商业,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各类配套。”秦淮区商务局副局长吴波介绍,以秦淮区为例,近年来通过城市更新等方式赋能,打造便民生活圈,随着各类“小而精商业综合体”的落地运营,也更加方便本地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圈”再升级,南京应探索可持续路径,在星罗棋布的社区商业举办音乐会、美术展、露天电影等各类活动,打造居民身边的“老友记”。
通讯员 秦萱 刘丹 张昊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