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坚决筑牢防汛抢险救灾防线

时间:2025-08-26 10:23:00

赵福圆

8月7日以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针对近期极端天气多发等情况,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加强风险预报预警,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应急值班值守,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度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防汛工作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松懈、耐心细致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坚决筑牢防汛安全堤坝、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期,青海降水过程落区广、时间长,并与前期部分降水区域重叠,诱发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增高,防汛考验就在眼前。面对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旱涝交替,区域性、阶段性强降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迅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强化隐患排查、精准监测预警,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对野外施工地、景区宿营地、乡村旅游点、夏季牧场、临水临崖路段、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科学研判、主动作为,持续完善地质灾害防御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转移3.17万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成功避免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藏族乡、台子乡和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的3起地质灾害。7月15日以来,已发布39期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省累计排查隐患点、工地工区、旅游景区、野外露营点7174处,共处置20起灾害险情。

目前,青海防汛减灾工作措施具体、成效明显,但仍应清醒直面可能存在的短板不足和疏忽大意,有效防范化解公共领域安全风险,狠抓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加强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旅游安全宣传力度,督促景区景点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预警响应、转移避险等措施。督促各地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人民防线,严密防范人为因素引发火灾。要加强值班值守,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保持定力,及时跟进了解突发灾害事故,做好信息报送、调度指挥等工作,确保及时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多一分警觉,就会多一分主动。防灾减灾,要始终绷紧责任之弦,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强化底线思维,善用科技赋能,把各项前置防御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完善“防抗救相结合”的全链条体系。基层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要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五进”活动,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严格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叫醒”“叫应”机制,提升多灾种、灾害链监测能力,全面检验应急预案,全力筑牢“通信堤坝”,真正做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防止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家园。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防汛工作部署,要求我们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防汛救灾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让每一位干部群众深刻认识防汛救灾的重要性,上紧思想观念的“发条”,紧盯容易被忽视的角落、绷紧容易放松的心弦,掐灭任何可能的风险,守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提升预警的精准度与时效性,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可能受影响的群众手中,让群众有足够时间做好防范准备。要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对河流、水库、堤坝、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盲区。要建立隐患台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防汛救灾既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考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无声考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防汛救灾现场当作“考场”,用实际行动书写初心“答卷”,全力以赴筑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实防线,为青海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