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件件珍贵!收藏家王水衷向杭州国家版本馆捐赠“昭陵六骏”拓片等珍稀文献

时间:2025-05-21 09:3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通讯员 宣莉

5月20日下午,王水衷先生捐赠版本入藏仪式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举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向王水衷先生颁发捐赠证书,省台办副主任章启忠向王水衷先生赠送纪念品。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向王水衷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王水衷是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理事长、中华文物学会荣誉理事长,更是长期积极推动并参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著名收藏家。

他曾于2018年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捐赠338件海派旗袍,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2024年6月,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第二批版本捐赠入藏大会,王水衷向总馆捐赠1925年《中俄东北边界草图》并作为藏家代表发言。

收藏家王水衷

2024年11月,王水衷先生受邀来杭州馆考察,受聘为杭州馆顾问。为支持杭州馆藏品建设,王水衷先生先后捐赠了:

马衡、沈尹默等名人题跋“昭陵六骏”拓片6件,著名铁道工程专家凌鸿勋旧藏“焦山石碑”拓片1件,原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显叔旧藏“衮雪”拓片1件,怀素《千字文》拓片手卷1件,清乾隆刻本《晚笑堂画传》4册,胡适题签钤印1961年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1册,1964年蒋介石纪念其母百年寿辰所印《蒋氏慈孝录》13册等各类版本共计9种29册(件)。

本次王水衷先生所捐赠的文献,价值很高。比如“胡适题签钤印1961年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这本书见证了胡适一生的“红学”研究,也折射了中国“红学”的百年历程。

今天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这其实是胡适1921年在《红楼梦考证》中才指出的。29岁的胡适,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他的这部作品,被视为“新红学”的确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据台湾影印本翻印。封面是胡适题签。资料图

这部“甲戌本”《红楼梦》,另一个名字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虽然它仅流传下来16回,但这是公认最早、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红楼梦》版本。书中第一回有“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字样,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1745)。这一重要版本的真正发现者,正是胡适。

甲戌本是北京一个姓刘的收藏家,从一个打鼓担中买来的,宝藏于家中,传给后代。光绪年间,收藏家的儿子去世,这部书也散落,销声匿迹了。

1927年,胡适收到一封信,信中说有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转让给他。胡适几经波折拿到书后,如获至宝,出重金买下。胡适将手中的多个版本的《红楼梦》比对校勘,又写出了《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据台湾影印本翻印。扉页是胡适抄写的两句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资料图

这部“甲戌本”《红楼梦》陪伴胡适的一生。1948年胡适匆忙南下,一生的藏书都抛下,随身只带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这部甲戌本《红楼梦》。1962年,胡适去世前,他把这部书寄藏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05年,上海博物馆购回收藏。)

同时,1961年,胡适决定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出版了500部。而王水衷先生捐赠的这一册,正出自500部中的一部,而且是胡适自己收藏的一部——胡适留下了个人印章。

从1921年到1961年,这部甲戌本《红楼梦》贯穿了胡适的“红学”研究。他的师友蔡元培、鲁迅等,学生俞平伯等人,则共同开始了“红学”百年。

版本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王水衷先生捐赠的版本文献兼具重要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填补了杭州馆在相关领域的收藏空白,充分彰显其心系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两岸交流的赤诚情怀。杭州馆期待以此为契机,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翁连溪,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肖如平,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会长、著名藏书家金亮等专家学者、收藏家近百人参加。

(除特殊标注外,图片由杭州国家版本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